天天快看点丨孙洽熙医案评析·(七)胸痹

2023-06-29 16:55:17 来源:个人图书馆-四圣医苑

七、胸痹

王某,女,65岁,2007年6月13日初诊。


【资料图】

主诉:阵发性心前区疼痛2年,加重2天。

现病史:患者2年前因劳累出现心前区疼痛,伴有胸闷、心悸、气短,休息后缓解,每次持续约10分钟。曾在外院就诊,诊断为“冠心病”,服西药后头痛而停药。此后常因活动或情绪激动而发作,服复方丹参滴丸或速效救心丸可缓解。昨天因生气而致心前区隐痛,伴心悸、胸闷、气短,持续约15分钟,自服速效救心丸后缓解。今日晨起活动时,疼痛再次发作,含服救心丸,约10分钟后缓解,口干口苦,耳鸣,胸胁胀满,乏力,食欲不振,睡眠差,大便干,2-3日1次。因反复发作不愈,而来我院求治于孙洽熙老师。血压:125/65毫米汞柱。心率:80次/分,律齐,心音尚可,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。心电图提示:窦性心律,ST-T异常改变。双下肢不肿。脉沉数、滞涩、关寸大,舌质暗红,舌苔薄黄。

辨证:脾湿肝郁,肺胃上逆,上热下寒。

诊断:胸痹。

治则:健脾疏肝,清降肺胃,理气活血,清上温下。

处方:云茯苓10克、炒白术15克、炒白芍15克、生地炭15克、炒桃仁10克、潞党参15克、全瓜蒌10克、炒干姜6克、广郁金10克、延胡索6克、柏子仁9克、北沙参12克、薤白10克、赤丹参15克、鸡血藤15克

6剂,水煎温服,每日1剂。

二诊(2007年6月20日):服药期间,心前区疼痛发作1次,持续约数分钟后自行缓解,胸胁胀满、气短等症减轻,食欲较前好转,仍感口干苦,耳鸣,睡眠差,大便1-2日1次。脉沉细濡、关寸大,舌质暗红、舌苔薄黄。上方加黄连6克,黄芩炭6克,炒酸枣仁30克,6剂,水煎温服。

三诊(2007年6月27日):未再出现胸闷胸痛等症,口干、口苦、耳鸣等症均较前好转,睡眠尚可,大便正常,脉沉细濡、关寸大,舌质淡红、舌苔白薄。上方加炒酸枣仁30克,6剂,水煎温服。未再服药。随访2月,未复发。

按语:患者因年老体弱,阳气虚衰,脾湿肝郁,清阳不升,神魂俱虚,心阳不振,故症见心慌气怯。胃土不降,胆木逆冲,上克肺金,浊阴升填,宗气不固,故症见胸盈气短,心悸不安。气血滞瘀,故症见胸背痹痛。每因劳累或情绪波动,阳气一时不能顺接,而病情加重。治以健脾疏肝,清降肺胃,宽胸降逆,活血化瘀。党参、茯苓、白术、干姜,培土温中,以复中土之升降功能;白芍、生地炭、郁金,疏肝解郁;陈皮、瓜蒌、薤白,宽胸降逆;柏子仁、沙参、酸枣仁,清肺安神;延胡索、丹参、鸡血藤,活血化瘀止痛。(刘文胜整理)

陈注:此案,“心前区疼痛”“胸闷”“气短”,是胆肺不降;“心悸”是乙木郁冲(《素灵微蕴·惊悸解》:“悸者,乙木之郁冲;惊者,甲木之浮宕。”)而病因于“劳累”,是气耗之故;“休息后缓解”,是阳气恢复,升降复原之故;“服复方丹参滴丸或速效救心丸可缓解”,宣通之品,于此而言,治标而已;“因生气而致”,是乙木抑郁而致,“怒为肝之志”的缘故;“口干”,是木郁风动而生燥;“口苦”,是肝陷导致胆逆,相火上炎的缘故;“耳鸣”,是寒水上泛;“胸胁胀满”“食欲不振”“睡眠差”,是甲木刑克,胃气上逆而阳不敛藏;“乏力”,是阳不上达;“便干”,是大肠之燥。“脉沉数、滞涩”,是阳气欲升而有郁阻之象;“关寸大”,于此证来说,应当的确如此,胆肺胃不降的缘故;“舌质暗红”,疑有血瘀,但老年人亦多如此;“舌苔薄黄”,是气分有热。合而观之,是水寒木郁致胆肺胃上逆之证。治宜清降胆肺胃,并兼暖水培土、行瘀达木(案称“脾湿”,从见症来看,湿象不明显)。

处方亦如前文各案,无大祸害,亦无大效果。大致偏于理气行瘀,而缺乏升肝达木之效,亦无温肾暖水之功。

推荐阅读>